10月2-9日,我们院长何成洲教授、李牧副教授、吴维忆助理研究员应邀先后赴瑞典林奈大学(L innaeus University)、丹麦奥胡斯大学(Aarhus University)参加学术会议。
10月3日,何成洲教授在“穿越媒介边界的操演性”( Performativity across Media) 会议上发表主旨发言:“跨媒介的操演性:《红高粱》小说及电影的世界建构”(I ntermedial Performativity: The Worlding of Mo Yan’s The Red Sorghum on Page, Screen and in-Between),以莫言的经典之作《红高粱》为例,剖析了电影改编研究中蕴含的跨媒介理论价值。
李牧副教授、吴维忆助理研究员也就各自的个案研究分别发表了针对中国当代艺术和美国雕塑摄影的跨媒介研究成果。参会的嘉宾还有会议主办方林奈大学跨媒介与多模态研究中心( Linnaeus University Centre for Intermedial and Multimodal Studies)的 Lars Elleström 教授、 Jørgen Bruhn教授、Beate Schirrmacher教授和 Jon Helgason 教授以及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Mieke Bal教授,荷兰乌特勒支大学Chiel Kattenbelt教授、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Katerina Krtilova博士等多位在比较文学、戏剧、跨媒介研究及媒介哲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者。他们在针对每场讲座的内容展开热烈讨论之外,还深入探讨了跨媒介研究这一新兴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内涵,特别是操演性研究与跨媒介研究之间的关联和区别。最后,所有与会嘉宾还就参会论文的学术发表以及双方在院级、校级层面拓展包括教师和研究生互访在内的多种形式合作进行了富有成效的讨论。
10月 7-9日,在我们与奥胡斯大学传播与文化学院(School of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e, Aarhus University)联合举办的“另类的地理学”(Alternative Geographies) 会议上,何成洲教授发表主旨发言:“戏剧跨文化主义的一个东亚范式:中日合作版《牡丹亭》的个案研究”(A n East Asian Paradigm of Interculturalism in Theatre: A Case Study of the Sino-Japanese Co-production of the Peony Pavilion ),深刻剖析了东亚文化内部戏剧跨文化主义的联系、共享,互补等特性对于突破东、西方二元对立范式的重要研究价值。李牧副教授、吴维忆助理研究员也就各自的个案研究分别发表了针对西方艺术史的转向和批判艺术史学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参会此次会议的学者还有奥胡斯大学 Karen-margrethe Simonsen教授、 Peter M. Boenisch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Joseph Slaughter教授和奥胡斯大学荣休教授、国家级领军人才Svend Erik Larsen教授。在大会的总结环节,各位参会学者共同展望了开展更多类似学术活动并深化科研合作的前景。
此次北欧之行,我们的两位青年教师在何成洲院长的带领下,与学界同仁深入交流,了解了跨媒介、操演性研究等领域的最新动态,发表了自己的学术成果并得到了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扩大我们的学术影响力和深化国际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