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计武

职称职务: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理论与创意系主任
学历学位:博士研究生
学术兼职:艺术人类学“艺术与社会”专委会副主任、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媒介文化专业委员会理事
电子邮箱:jwz320@163.com ;jwz320@nju.edu.cn


(一)研究方向

西方艺术史论与美学

(二)承担课程

博士研究生课程:

艺术史论专题(与殷曼楟教授合上)

研究生课程:

艺术理论与美学专题(与童强教授合上)

本科生课程:

1.当代文化与创意思维(双创课)

2.西方艺术史(全校通识课)

3.悦读经典《艺术的故事》

(三)科研成果

著作

1、专著《艺术终结的现代性反思》,社科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2、专著《艺术的祛魅与艺术理论的重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1月版

3、编著《艺术理论基本文献:中国近现代卷》(与李健合编),三联书店2014年版

4、编著《文学与认同:跨学科反思》(与周宪合编),中华书局2008年版

5、编译《20世纪西方艺术社会学精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版

6、译著《美学导论:一种分析美学》,刘悦笛、周计武、吴飞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7月版

7、译著《艺术与社会理论——一种美学中的社会学论争》,周计武、周雪娉译,必威betway西汉姆联网站出版社20103月版

8、合著《当代中国的视觉文化研究》(2017)、《中国当代传媒文化研究》(2011)、《文化现代性与美学问题》(2005)等

9、参与马工程教材《西方文艺理论》编纂,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代表性论文

1、《自主艺术体制的辩证批判——论比格尔的艺术体制论》,《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2021年第10期,第86-101

——人大复印资料《艺术学理论》2022年第4期全文转载,第38-50

2、《中心的丧失与跨媒介艺术史书写的可能性》,《浙江社会科学》2021年第11期,第123-131

3、《艺术的跨媒介性与艺术学理论的跨媒介建构》,《江海学刊》2020年第2期,第210-218

——人大复印资料《艺术学理论》2020年第5期全文转载,第3-11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0年第8期论点摘要

4、《论贝克尔的艺术界——艺术实践的惯例、协商与分配体制》,《福建论坛》2019年第10期,第84-92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艺术学理论》2020年第3期全文转载,第33-41

5、《论自主艺术场的生成机制与反思性原则——来自布迪厄的反思社会学视角》,《南京社会科学》2019年第10期,第127-135

6、《卡罗尔的历史叙事论与现代美学批判》,《人文杂志》2019年第10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美学》2020年第2期全文转载,第87-94

7、《艺术体制的现代性逻辑》,《文艺争鸣》2019年第10期,第86-93

8、《破框而出——当代艺术的挑战与艺术话语的重构》,《当代文坛》2018年第2期,第114-210

9、《视觉文化视野中的当代先锋艺术》,《文艺争鸣》2018年第2期,第85-91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艺术学理论》2018年第3期全文转载,第20-27

10、《形象的祛魅——论本雅明的视觉思想》,《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第132-140

——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6年第11期全文转载,第125-131

11、《当代艺术及其美学阐释的危机》,《文艺研究》2016年第11期,第23-32

——“中国社会科学网”学术摘编,http://art.cssn.cn/ysx/20161211日。

——《新华文摘》2017年第8期,第600-611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艺术学理论》2017年第2期,第47-55

12、《先锋艺术的雅努斯面孔》,《文艺研究》2015年第3期,第21-30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15年第6期全文转载,第80-89

13、《激进的视觉性——社会转型期的先锋艺术》,《文艺争鸣》2015年第12期,第123-128页。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美学》2016年第4期全文转载,第12-17页。

14、《革命符号的反讽式挪用——为了忘却的记忆》,《文艺理论研究》2015年第6期,第69-75

15、《革命形象的祛魅——先锋艺术的症候分析》,《学术界》2015年第12期,第60-71页。

16、《当代艺术中的中国符号与身份想象》,《艺术百家》2015年第6期,第108-112

——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6年第4期,第88-93

17、《什么是我们的当代艺术》,《文艺研究》2013年第3期,第25-33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13年第6期全文转载,第73-80

18、《再论米勒的文学终结论》,《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第4期,第38-44

19、《现代艺术神话的生产与消解》,《思想战线》2011年第2期,第14-20

——《文艺理论》(人大复印资料)2011年第6期全文转载,第97-104

20、《华裔美国文学的族裔想象与文化认同》,《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

21、《当代美学的价值危机及其重建》,《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3

22、《从范式转型看“先锋精神”的没落》,《文艺理论研究》2007年第1

23、《艺术终结:一个现代性问题》,《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3

——《文艺理论》(人大复印资料)2007年第8期全文转载

24、《流亡与认同》,《文艺理论研究》2007年第5

25、《艺术的终结:一种现代性危机》,《文艺研究》2007年第7

——《新华文摘》2007年第18期全文转载

26、《论阿多诺的艺术终结观》,《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第6

——《外国文学研究》(人大复印资料)2006年第2

——《中国学术年鉴(人文社科版)》(2005卷),汝信、赵士林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7、《论黑格尔“艺术的和解”》,《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

——《文艺理论》(人大复印资料)2004年第9期全文转载

28、《现代性语境中的“艺术的终结”——黑格尔的诊断》,《文艺理论研究》2004年第6

29、《论黑格尔的现代性时间意识》,《学海》2004年第6

课题立项

1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艺术学理论的跨媒介建构及其知识学研究”(20ZD26

2、“艺术学理论的跨媒介建构丛书”(必威betway西汉姆联网站出版社),入选2021年度《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

3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数字媒介时代的文艺批评研究”子课题“数字媒介时代文艺批评的话语模式研究”(19ZDA269

4、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基金项目“现代性视域中的艺术体制论研究”(0115001802),2016-2018,已结项(优秀,苏教师函〔201917号,20197月)

5、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艺术体制论研究——从现代到后现代”(13CZW007),2013-2016,已结项(优秀,证书号:20194487

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现代性视域中的艺术体制研究”(12YJC760126),2012-2015,已结项

7、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视觉文化研究”(12JZD019)子项目“先锋艺术的视觉表征与建构”,2012-2015,已结项

82009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工程教材)“西方文学理论”(09JZDMG006)子项目“后现代主义文论”,2009-2014,已结项

9、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现代性语境下的艺术终结问题研究”(07CZW006),2007-2011,已结项

奖项与荣誉

1、国家级领军人才(2021

2、论文《艺术的跨媒介性与艺术学理论的跨媒介建构》(《江海学刊》2020年第2期),江苏省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3

3、专著《艺术的祛魅与艺术理论的重构》,江苏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0

4、合著《当代中国的视觉文化研究》,教育部第八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0

5、论文《当代艺术及其美学阐释的危机》(《文艺研究》2016年第11期),江苏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8);必威betway西汉姆联网站青年教师人文科研原创奖(2019

6、论文《什么是我们的当代艺术》(《文艺研究》2013年第3期),江苏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6

7、论文《先锋艺术的“雅努斯面孔”》(《文艺研究》2015年第3期),第十届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2016

8、专著《艺术终结的现代性反思》(社科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人文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2);必威betway西汉姆联网站青年教师人文科研原创奖(2014);第八届必威betway西汉姆联网站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1

9、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人才(2013

102016年度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016),期满考核结果为“优秀”(2019

11、必威betway西汉姆联网站2010年度中国银行奖教金一等奖(2010)。

12、论文《论阿多诺的艺术终结观》获第六届必威betway西汉姆联网站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7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