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JU ARTS
2024年4月29日晚,由必威西汉姆联官网主办的第549期人文艺术讲座在必威西汉姆联官网东大楼报告厅顺利举行。本期邀请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研究员,《民族艺术》主编许晓明举办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实践》的学术讲座。必威西汉姆联官网院长、全球人文研究院院长何成洲主持讲座。教师代表尚荣、刘德龙、吴维忆、赵幸、胡之月、王诗晓等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开始,许晓明主编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遗产体系以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她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被各群体、团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其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之后,许主编结合自己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的实地考察经历和感悟,详细阐述了如何在公约框架内保护与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她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四个核心要素:“世代相传”“互动与不断被创造”“认同感与持续感”“传承人群主体地位贯穿遗产认定、保护和传承的始终”。她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主体是社区,其保护样态是过程性的而非固态的,保护的重点在于世代相承与传播。
最后,许主编结合自己实际工作经历介绍了我国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她指出:一方面,通过完善非遗保护制度、设立保护中心、开展全国普查和加大资助力度等措施,我国非遗保护水平有着显著的提高;另一方面,非遗保护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文化同质化、文化遗产过度商业化、西方价值观冲击、传统文化元素滥用等。许主编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重要事业,政府、企业和民众应共同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通过加强宣传和教育,鼓励社区和个人的参与,提高公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讲座结束后,何成洲院长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他指出:非遗保护与门类艺术研究关系紧密,同学们应结合讲座内容,触类旁通、开拓视野、以非遗保护理论指导艺术实践。
本次讲座共吸引了50余位师生来到现场聆听,现场气氛热烈,许主编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实践的深入解读使同学们感触良多,受益匪浅。通过此次讲座,同学们对现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特征和趋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非物质遗产保护在我国的重要地位,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字:傅令博、王诗晓
图片:王诗晓
美编:张安琪
责编:陈小鸣